吕文扬第一次握住竹刀时,只觉得它沉重得不像话。二十二岁的他站在道场角落,看师兄们如流水般挥剑,每一次出击都带着破空之声,干脆利落,毫不拖泥带水。
“手腕要直,不要弯曲。”教练轻拍他的肘部,“剑道不是用手挥剑,是用心。”
吕文扬点头,心里却不甚明白。他是计算机系的高材生,习惯了一切都有明确逻辑和算法。在他看来,剑道也不过是一系列动作的精确组合,只要掌握角度、速度和力度,就能完美复制。
三个月过去了,他能在规定动作上拿到不错的分數,却总在实战中被轻易击败。
“你的剑没有魂。”教练在一次对练后说,“你思考太多,感受太少。”
那天晚上,吕文扬独自留在道场。月光从高窗洒下,将他的影子拉得修长。他反复练习基本动作,每一次挥剑都更加用力,却也更加沮丧。
展开剩余66%就在他准备放弃时,眼角瞥见道场一角挂着的古旧汉字——“残心”。
他听说过这个词,指剑击后仍保持警觉和准备的心态。但此刻,在月光下,这两个字似乎有了更深的意义。他忽然想到自己写代码时的状态——那种完全沉浸、心手合一的感觉,不是通过思考,而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直觉。
从那天起,吕文扬改变了练习方式。他不再计算每个动作的角度和力度,而是专注于感受——竹刀划破空气的阻力,脚下地板的细微起伏,对手呼吸的节奏。
每周四次,他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道场。夏日,汗水浸透道服;冬日,热气从他身上蒸腾如云。他的手掌磨出老茧,又破开,再磨出更厚的茧。
一年后的校内比赛中,他迎来了突破。
面对强敌,第三回合比分仍持平。最后十秒,对手发起猛攻,吕文扬连连后退。就在几乎要退出边界线的瞬间,他忽然停止了思考。
没有计算距离,没有计划招式,他的身体自己做出了反应——一个流畅的侧移,竹刀如飞燕般划出弧线,正中对手面罩。
“面!”裁判喊道。
场边响起掌声。吕文扬摘下面罩,汗水从额前滴落,呼吸急促却平稳。他并没有胜利的狂喜,反而有一种罕见的宁静,仿佛刚才那一剑不是出自他手,而是通过他发生。
赛后,教练走到他身边:“那一剑,你终于不再思考。”
吕文扬微笑:“我只是明白了,有些路不是想出来的,是走出来的。”
如今,吕文扬的黑带已经有些旧了,但他仍然每周出现在道场。有人问他坚持这么多年的原因,他引用宫本武藏的话:“‘千日炼、万日练’,剑道不是要击败对手,是要打磨自己。”
计算机编程教会他逻辑,而剑道教会他逻辑之外的真理——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计算,而是感知;最深刻的智慧不在脑中,而在心中。
每次行礼后持剑而立,吕文扬都感到自己既是初学者,也是修行者。剑道于他,已非技艺,而是心镜,映照出生命最本真的状态:专注、简单、直接。而这,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答案。
发布于:天津市爱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